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首页 市委会信息 参政议政 经济建设 工作研究 学习园地 会员风采 组织发展 青海民建概况

首页---->会员风采---->记民建会员、城北区民族福利院院长张秋菊




记民建会员、城北区民族福利院院长张秋菊

福利院里秋菊红

——记民建会员城北区民族福利院院长张秋菊

 

由于手头工作忙,采访的事几经耽搁。那天采访的路上,途径一片花园,里面的菊花姹紫嫣红,一片烂漫。我不由得想起了本文的主人公,是巧合,还是暗示,不得而知。但是当我采访回来又走近那片花园时,我不禁感叹道,她不也是一株傲霜沥雪的秋菊吗?灿然开放在民族福利院的大院里,给这个新生的福利院以希望,给那些需要关怀的老人以温暖。她就是现任民建会员、西宁市城北区民族福利院院长张秋菊。

活力无限  吃苦耐劳育精神

忙!是张秋菊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不到一个多小时的采访时间里,有人不断的找她汇报工作,接待新入院的老人及家属,告诉灶上准备的饭菜,给护理员们交待有关事项,甚至帮忙修下水的工人疏通管道……有时刚刚坐下,有人来找,又去了,刚刚说出的话又被打断了。有时出去了,一时半会回不来,把我晾在偌大的会议室里。也好,这使得我有足够的时间在会议室的墙上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了解了个大半。这里有上至中央,下至民政部门领导视察的照片;有志愿者和幼儿园服务和慰问的照片,有老人们自娱自乐的文艺活动,还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等到她风风火火赶回来时,一脸的歉意,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我问道:“你每天的工作就是这样?”她说“是啊,我每天除了睡觉之外,其余的心思就在这里了,一直没有消停过。这里每一位老人每天的身体状况,包括每一件具体的事情,我都要了然于胸,不然,心里就不踏实。”然后她顿了顿说:“这份工作虽说辛苦,可这是我认定了的,我一定要把它做好。”说这话的时候,她的眼睛里透出一缕坚毅的光芒。我看着坐在对面的张秋菊,一头葡萄红的发型挺括,文丝不乱,一脸的淡妆虽不引人注目,却是恰到好处,一身洁净的白大褂,一眼就看出是一位有条理,做事干练的人。我心里隐隐有一种预感,她一定是一位有过特殊经历的人。事实也确实如我的预料。张秋菊最早是一位商场的营业员,服务行业的职业要求,培养了她的认真、细心和耐性。后来,她去西宁市城东区社会福利厂任供销科科长。隔行如隔山,她靠着一副不服输的犟劲儿,调研市场,查看行情,在短时间内,使福利厂的门窗生产量由最初的不到600个平方米,增加到1.2万个平方米。企业效益节节转好,职工福利有了很大提高,赢得了职工的赞誉。但是,由于受体制的限制,发挥不出她应有的积极性。于是于1998年投资100余万元,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公司——西宁佳佳美民族门窗有限公司。从此,在门窗行业的制造与销售中如鱼得水,发挥出了其潜在的内质,也为她从事今后的创业积累了一笔可观的资本积累,更重要的是塑造了她坚忍不拔,吃苦耐劳,坚毅果断的做事风格,这是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大爱无疆  一片孝心献老人

有道是:百善孝为先。张秋菊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受到爷爷奶奶及父母对孝道的启蒙教育,也在老人们的言传身教中逐渐形成定势。小时候,由于父母工作忙,她在爷爷奶奶百般痛爱和呵护下一天天长大,也就在这个时期,她把自己早在心中产生的孝心体现在对爷爷奶奶的关心和体贴上,有时也把这种关心外延到生活在周围的老人们身上。虽然这种孝心,还不那么成熟。爷爷奶奶的相继过世,给她思想上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创痛。用她的话说,“没有尽到一个孙女儿的孝心。”随着年龄的增大,在繁忙的工作和日益加重的生活负担中,母亲又病倒了,常年在家卧床休息。一面要完成正常的工作,一面要照顾母亲,她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就在她常年陪母亲护理和求医的过程中,耳闻目睹了和自己一样处境的人的辛酸,一个大胆的设想产生了,她要创办一个为像她这样处境的人提供方便,为老人们提供优质服务的场所。然而要把这种设想付诸于事实,这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和精神。一则是她的西宁佳佳美民族门窗公司正处在发展的上升时期,每年的效益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二则创办民族福利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参考,更没有多大的利益可图,还要冒着诸多的风险。但是一个人有了这种服务大众的决心和信心后,她所考虑的不再是个人利益,而是在一个更高层面上的为大众服务的思想。张秋菊就是这样,她想把一颗孝心献给那些需要帮助的老人们。这就是张秋菊的可敬、可叹、可爱之处。2009年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扶持下,结合曾在社会福利厂工作的经验,以创办多年的西宁佳佳美民族门窗有限公司为基础,青海省第一家民办非非营利性福利院——西宁市城北区民族福利院创立了。该院总投资1500多万,总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内设床位100张,目前现有员工15人,入院老人53名,于2014年正式挂牌运营。

服务至上  无微不至显真情

福利院最大的工作是服务,最重要的工作也是服务。服务是福利院的核心。基于这样的认识,张秋菊在提高自身管理和服务素质上下功夫,曾多次前往养老服务比较成熟的陕西、河南等地实地调研学习,掌握比较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结合城北区民族福利院的实际,确定出富有民族特色的养老新模式和在养老过程中享受愉悦的晚年生活这一理念和宗旨。因此,她提出了创建“三个一流”的工作目标和要求:一是创一流的环境。在硬件设施和软环境的建设上舍得花本钱,尽最大可能满足工作需要和老人们的愿望。笔者在采访期间,看到宽敞的院落,阳光普照,三面围成的建筑物,窗明几净,院子里的老人们或坐在轮椅上,或坐在凳子上,尽情地享受秋天的阳光,从他们的脸上读出无不欢愉的表情。一溜儿排开的宿舍,整齐划一。走进室内,一样的席梦思床,被子叠的有棱有角,床单干净整洁,套间里的洗漱用具排放整齐,悬挂有序。试了试浴盆、淋雨器的水龙头,哗哗的热水腾起一股雾气。我暗暗感叹,能把老人们的住宿条件达到这个水平,着实不简单。走进饭厅,小黑板上的食谱有荤有素,搭配得当,圆桌的塑料桌布上欢快明亮的图案,一圈儿摆开的椅子上说说笑笑的老人们,显示着家的温暖。后来我们还去了活动室、保健室、阅览室,每到一处,我们无不都对这里的设施感到惊奇。二是创一流的护理、医疗队伍。风烛残年的老人们,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尽相同,随时出现各种病情是再正常不过的事。问题是怎样在第一时间里得到得当的处理,这才是关键。为此,早在开院初期,张秋菊就开始着手培训护理人员,聘请医院从事护理工作的骨干人才对其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演练,使一些平常的小病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得到解决。另外,积极与西宁市城北区中医院达成“医养结合”的合作关系,为老人们提供高效、便利、及时的医疗服务。三是创一流的服务。福利院的老人们大多自理能力很差。因此,护理人员的工作也很繁杂和琐碎,包括穿衣、换衣、洗衣、喂饭、喂药,对于大小便失禁的老人还要照顾蹲厕以及换洗衣裤等。而且从事这项服务的护理人员大多是一些年轻人,他们面对着这样一些特殊的服务群体,思想上有诸多的顾虑,放不开手脚。张秋菊有这样一句话:“要把每一位老人当自己的亲人来对待。”这不光是对那些年轻的护理人员说的,更是对自己说的。只有自己做到了,才会有说服力,才能成为榜样的力量。因此,她率先垂范,经常深入到老人们中间去,同他们拉家常,交朋友,尤其对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更是无微不至。在她的带动下,一支年轻有爱心、有经验的护理队伍茁壮成长,赢得老人及老人家属的赞誉。然而,张秋菊知道,服务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些物质层面上,还要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里去,打开思想上的情结,正确面对现实。87岁的一位王氏老人入院以后,情绪一直低落,不合群,常常一个人独来独往,不说话,也不主动和其他老人交流。身体也没什么毛病。心细的张秋菊看到这种情景,到其所在的社区了解情况。原来老人儿女多,由于一些家庭琐事与家人闹了别扭,来了福利院。老人认为,这么多的儿女还要到福利院里养老,自觉比人矮了一头。心里一直纠结着,想不通。张秋菊一面以周到的服务,让他感受到福利院里家庭般的温暖,一面从思想上开通老人:不是儿女们不孝顺,而是儿女们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深感精力不支,压力增大。再说,社会养老已成为一种趋势,显现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渐渐地老人的思想变化了,心结打开了,情绪明显好转多了。

携手共处  各族兄弟情意浓

福利院是一个大家庭,里面共同生活着各民族的兄弟姐妹。多年来,西宁市城北区民族福利院接收了除汉族之外的回族、土族、藏族等老人。西宁市城北区民族福利院自创办的那天起,就把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饮食禁忌等为己任,维护多民族老人和睦相处。考虑到福利院的回族老人的饮食习惯和禁忌,福利院办起了清真灶。这使得困扰了许多回族老人入院养老难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平时在老人们中间利用各种形式宣传民族团结的先进事迹,教育老人们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事事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在采访中,张秋菊曾对笔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2014年,西宁市城东区民政局送来一位回族老人,是一名三无人员,在城北区民族福利院度过了三年时光。老人患有帕金森综合症,临去世时,她发现他的生命体征越老越微弱,按照回族老人的丧葬习惯,她立刻打电话给城东区民政局的有关负责人,无论如何请阿訇前往城北区民族福利院。这时的马老人,虽然意识模糊,已然不能说话,但是冥冥之中,似乎有某种期待。她立刻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凑近他耳旁,安慰他,让他放心。结果,阿訇及时赶来,圆了他生命最后一刻的愿望。听完张秋菊的讲述,我感到越是细微处,越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敬业精神,尤其在面对这样一个既没有妻子儿女,又没有亲属的情况下,更能体现出她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民族的情谊。

当然,创办这样一个民族福利院,其背后的付出也是巨大的。就正常情况而言,民族福利院比一些福利院、敬老院等从房屋设施、配套设施、饮食、文化生活等方面来说,投资大,要求高。但在张秋菊眼里,这是值得的。她说得好:“养老院里没有你我之分,只有各民族参与和融合的养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养老。”

爱心接力  尊老意识早抓起

张秋菊在工作中深切的感受到,在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大背景下,养老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因此,养老问题单靠诸如福利院、敬老院等养老机构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她在工作中创新性的采用福利院与社会力量相结合的办院新模式,尤其是把触角延伸到大学校园、小学校园、以至于幼儿园。成立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少先队员服务日等活动。多年来,城北区民族福利院同青海大学农牧学院、西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八一路小学、陶园小学等学校建立联系,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还有大拇指幼儿园、小天使幼儿园、小寨幼儿园、瑞景河畔幼儿园的师生们不定期地开展活动。把尊老、养老意识贯彻穿进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今天的被教育者,就是明天的宣传者和实施者。这也就是民族养老事业的未来。

尾声

城北区民族福利院的创办,在为社会养老分忧解难的同时,也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该院成为民建青海省委团结教育基地、中国中小企业商业协会“会员单位”、青海省社工协会服务站、青海省妇联爱心小寝室、青海省养老服务协会会员单位、西宁市关工委“加强道德建设,圆中华复兴梦”公益论坛组织委员会会员单位、西宁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民族团结创建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她个人也因此成为民建会员,青海省妇联常务理事,青海省养老协会副会长,省、市、区工商联会员,西宁市工商联执行常委,并获得“民建青海省委热心公益奖”、“优秀民营企业家”、“热心消防公益事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就在笔者发本稿的时候,从北京人民大会堂传来喜讯,她刚刚获得了2016年全国优秀中小企业家“金钻奖”,她所创办的城北区民族福利院也成为了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员单位,这是迄今为止青海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与企业家。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民族养老事业的路还很漫长,也不乏艰难,更不乏光明。我想起了《孟子梁惠王》里的一句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张秋菊以她高度的道德良知和美好的社会责任性,在这条道路上,积极探索,一路向前。

秋菊,正是盛开时。城北区民族福利院的明天更美好!

 

2016-12-19


 
通讯地址:西宁市五四西路1号 民建青海省委 邮编:810008 传真:6306846 电子邮箱:qhmj_xcb@126.com
Copyright 2007-2010 民建青海省委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 050006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