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首页 市委会信息 参政议政 经济建设 工作研究 学习园地 会员风采 组织发展 青海民建概况

首页---->工作研究---->民建中央2022年重点理论研究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




民建中央2022年重点理论研究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
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高质量发展:新趋势与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庄严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中国共产党始终从全局和战略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是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统一战线面临新的时和势,肩负的使命和任务发生了某些重大变化。统一战线防范抵御敌对势力渗透颠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挑战更为严峻。因此研究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新理论、新特征、新趋势,探索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要求,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统一战线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

  一、新时代统一战线理论的新发展

  统一战线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以来,几代领导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统战实践中,提出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学说。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将统一战线工作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提出了一系列新理论、新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阐明了新时代统战工作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深刻的历史洞察力、重要的理论引领力、强大的实践指导力。

  (一)深刻认识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理论创新

  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战略和策略问题,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国实践的政治智慧和政治优势。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加强和改进统战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需要统一战线、需要什么样的统一战线、怎样巩固发展统一战线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其中,“大统战观”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一战线工作重要论述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同心圆论”“石榴籽论”“最大公约数论”是他运用毛泽东统一战线策略思想,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提出的统战策略新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又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大一统”“多元一体”“和而不同”“协和共生”等智慧和精髓,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二)深刻理解新时代统一战线理论的重要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是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根本指针,深刻阐明了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本质要求,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最根本、最核心问题以及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工作的历史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分析了新时代统战工作的历史方位,对统一战线的本质进行了科学概括。他指出:“统一战线是做人的工作,搞统一战线是为了壮大共同奋斗的力量。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统一战线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 新时代统一战线的本质要求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明确了新时代统一战线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著名的“同心圆论”。他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统一战线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这是政治底线,这是统一战线的圆心。“只要我们把政治底线这个圆心固守住,包容的多样性半径越长,画出的同心圆就越大”。 他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掌握规律、坚持原则、讲究方法,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实行的政策、采取的措施都要有利于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指出,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是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责任。做好这项工作,要把握好“四个关系”:固守圆心和扩大共识的关系,潜绩和显绩的关系,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团结和斗争的关系。把握好“四个关系”,是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的科学指引。

  (三)深刻把握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将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概括为“十二个必须”。“十二个必须”是一个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既强调了统一战线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重要法宝地位,又明确了统战工作解决好人心和力量问题的本质要求;既强调了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统战工作方针,又明确了各领域统战工作的任务重点;既强调了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全面领导这个根本保证,又明确了把握统战工作规律的基本要求。“十二个必须”是对发展壮大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作出的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既着眼全局又突出重点,既指引方向又明确路径,每一条都是对统战工作长期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和提炼升华,阐明了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根本性要求、全局性任务、时代性课题,为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提供了根本指导。

  二、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新趋势

  新时代新征程标志着统一战线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当前,我们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一阶段统战工作的新趋势、新遵循,进而系统分析和探索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新要求。

  (一)明确新时代统一战线发展方向,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

  中共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把统一战线作为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指明了新时代统一战线的发展方向。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条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推动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面向新时代全面规划统一战线发展,着力提高统一战线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是做好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遵循。

  守正是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根本政治要求,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统一战线工作要坚定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固守底线,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同时力戒信息钝化、体制僵化、制度固化和政策老化。创新是开创新时代统战工作的必由之路,要根据统一战线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积极推进理论政策、思路理念、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创新,推进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二)强调统一战线的性质和任务,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

  毛泽东同志讲过:政治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统战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要求很高的工作领域,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花大心思、下大气力解决好的重大战略问题。 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同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包容差异,尽可能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找到最大公约数。

  政治是艺术,统一战线是我党政治优良的传统和最具表现力的政治优势。实践已经反复证明,统一战线能不能发挥出“法宝”作用,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是关键。统战工作面对的是多样化的世界和多样化的社会,工作如果千篇一律、整齐划一,政治就会失去弹性,体制因僵硬应对挑战反而变得脆弱,社会也会失去活力和前进的动力。统战工作者一旦一招失误、错失良机,会导致被动,失去政治大多数。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影响深刻。统战工作的核心主题是大团结、大联合。统战工作的目标是最大范围的凝聚共识,最大程度上的齐心合力。统战工作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要科学精准,力戒简单粗暴、整齐划一;要讲人情关怀,切忌傲慢生硬。这些是我党统战工作的宝贵历史经验,要时刻牢记,发扬光大。

  (三)提升统一战线的战略地位,实现社会政治整合机制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统一战线虽未曾因为时代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失掉其意义,但形势变化和中心工作的不同而发挥了不尽相同的作用。在革命战争年代是作为处理敌我友关系的斗争策略,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是为从全局上对社会经济政治结构进行重组而形成政治结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现代国家建设进程中,顺应经济社会结构多样化趋势,注重发挥统一战线凝聚社会政治力量的治理价值。

  进入新时代之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日益强烈,而且越来越多样化,不仅限于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不断增强。相应地,统一战线作为新时代我党实现社会政治整合的重要机制,越来越显现出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价值和意义。因此,统一战线不再只是策略性的考虑,而应提升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来看待。

  (四)扩大统一战线的广泛性,画出更大“同心圆”

  统一战线因团结而生,靠团结而兴。做好统战工作,要不断增进共识,真正把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信仰以及生活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全体中华儿女都团结起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最大特点就是社会的多元化,其中最广泛、最深刻的变化是社会利益分化和利益格局重构。不同的社会阶层在经济利益、政治态度、价值观念、社会心理、生活方式、需求目标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别。现存的政党结构、人民团体,已不足以承载如此多样化的利益表达的要求。近些年来,多种多样的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正是这一社会发展内在要求的体现。而统战工作也需要顺应这样的发展形势,扩大自身的工作视野和工作范围,逐步将尽量多的社会组织纳入“大统战”范畴。

  三、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

  为适应新时代发展对统战工作的要求,应立足大统战格局,提升战略地位,进一步加强在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团结凝聚港澳台和海外同胞、健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制度创新,以期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大团结、大联合的统战意识”,形成“大团结、大联合的统战思维”,实现统一战线高质量发展。

  (一)将大统战战略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提升统一战线治理效能

  统一战线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中具有独特优势,统一战线理念与国家治理理念内在贯通、高度一致。

  构建多元的统一战线治理格局,提升统战工作法治化水平。国家治理现代化强调不同的治理主体共同参与公众事务和社会管理,与统一战线之更加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工作领域、更加多元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对象相互契合。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对象拓展到十二个方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为同心同向的整体,最大限度避免了内耗,显著提升了国家治理效能。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提高统战工作法治化水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的必然要求。在完善统一战线制度体系、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的基础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统战工作。

  新形势下应形成新的统战工作。一方面,提升统战工作的战略地位,将统战工作与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有机结合;另一方面,扩宽统战工作的对象视野,将统战工作的重点聚焦在底线思维。在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提升大统战的战略地位,将统战工作与国家治理体系的各方面有机结合,要求各条战线、各部门领域都应具有必要的大统战思维,具备最基本的工作意识、工作方式等,将统战工作的成效作为衡量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将统一战线建设作为中共各级党委的重点工作,形成正确清晰的“大统战意识”和“大统战格局”

  站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看,统一战线工作不能弱化,而应强化。统一战线是中共各级党委的一项重要工作领域,而不只是各级统战部门的工作任务。统一战线建设首先是各级党委的职责,对此不仅需要进一步加以强调,而且需要在实践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将党委的这项职责落到实处。

  各级党委要不断加大统一战线理论、政策的宣传、教育和研究,力争在全党全社会,特别是在党员领导干部当中,逐步形成正确而又清晰的“统战意识”和“统战思维”。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带头参加统一战线重要活动,带头广交深交党外朋友。必须明确,民主党派工作、党外知识分子工作、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民族工作、宗教工作,港澳工作、对台工作、侨务工作,都是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部门各单位要增强统战意识,齐抓共管,形成强大合力。进一步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把中共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统战部门要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参谋、组织、协调、督促等重要作用;统战干部要努力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讲求工作艺术,改进工作方法,展现统战部门和统战干部的良好形象。在统战部门的人事安排中注重配强干部,并且做好统战部门与其他党政部门的干部交流工作,以不断提升统战部门的活力和积极性。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统一战线建设与人民政协制度是一体两面、不可分割的,但在长期实践中,由于体制上的和历史的原因,“统战”与“政协”形成了两个相对分立的系统。需要在具体工作中长期摸索实践,设法打破“统战”与“政协”的“部门界限”。

  (三)促进各社会政治力量关系和谐,凝聚强大发展合力

  统一战线作为政治联盟,本身就反映了主体间为了实现一定共同目标的合作状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所涉及的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本质上是中国共产党与党外其他各种社会政治力量的关系。

  在政党关系方面,以和谐政党关系促进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大力推动各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地履行职能作用,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的效能和水平;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最大程度地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鼓励民主党派突出界别特色,重点发展符合本党派特色的代表性人士,充分利用自身的知识和专业优势建言献策,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能。

  在民族关系方面,密切民族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党建引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完善党和国家领导机制,强化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中坚力量的地位,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相应的法律条款中夯实“中华民族”的相关内容。法律是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重要手段;进一步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基础,路径和机制,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实然”与“应然”之间的逻辑关系,最终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具体实现形式。

  在宗教关系方面,进一步推进宗教中国化,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国家要积极扶持和介入重释经典,在编纂和出版的过程中予以指导,要突出与社会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适应的部分,积极在神职人员、神学研究人员中,加大中国经典、中国文化方面的教育力度;积极推进教会组织的透明化,贯彻《宗教事务条例》,建设目标明确、责权清晰、管理有序的宗教组织,接受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弘扬中国文化,在教会学院系统中,适当引入民族学、美术史、宗教学等现代学科教育,培养这方面有创造性的人才;大胆鼓励各地高校、科研机构积极参与宗教建筑、服饰等的设计。

  在阶层关系方面,“促进阶层关系的和谐”已成为新时代统一战线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加强对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思想政治引领。创新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和方式,用爱国精神和爱国主题凝聚知识分子共识,避免对其思想提出改造要求。扩大党外知识分子的培养力度和体制吸纳程度,合理任用党外知识分子担任业务部门的主要干部。加快促进社会阶层结构优化,通过二次分配、定向减税、调节过高收入、扩大底层收入人群福利等方式减小贫富差距、调和阶层落差的不平衡心理;改进新社会阶层的组织方式,进一步加强其社会公益性,引导群体人士自觉自主地担当社会自治的组织者、社会理性的建设者、社会稳定的润滑剂;加强社会心理的建设与引导,使社会心理的总体健康成为全面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指标。

  (四)健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制度,创造和谐向上的社会环境

  党外代表人士占比大,涉及行业广,代表性强,做好党外代表人士的工作意义重大,建立健全党外代表人士的队伍工作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要义。

  完善各界别组织管理,提高基础执行力,切实发挥好党外代表人士的作用;加强统战工作队伍建设,提高统战干部的工作能力,统战干部应对其统战对象进行充分了解,做到言之有物,在对话中能捕捉到有效的信息;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应建立健全日常工作机制和履职考核激励机制。

  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根据界别、行业制定差异性标准,积极吸纳符合标准的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进入相应的社会组织,积极吸纳优秀的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加入中国共产党;拓宽党外代表人士进入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渠道,放宽公务员招录报名人员来源类别,通过考察、任用、监督、评估等各个环节对党外代表人士干部的能力进行评估,保障党外代表人士的公平进入机会。

  (五)做好港澳台和海外争取人心工作,实现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大联合

  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统战工作的挑战和压力多种多样。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国爱澳力量和台湾爱国统一力量,凝聚侨心侨力,不断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尤其要做好港澳台和海外华人争取人心的工作。

  港澳工作是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领域之一。新时代统战工作要立足底线,正确判断形势变化,分清主次矛盾。重温“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的原则。面对复杂的形势发展,应以新视角优化港统工作,应改善工作思路与方式,更深入地分析香港社会的内部关系,梳理及排序各类矛盾,熟悉新兴技术与新社会形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摒弃既有的观念桎梏,以反对独立、维护一国为最大公约数,孤立和打击“港独”势力,并重建香港爱国力量的多数局面。

  新时代的海外统战工作应该结合海外华人华侨的现状和新特点精准有效开展:对于已经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华人移民,依托于孔子学院等传输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典故和礼仪,将成为其在子女教育方面与祖(籍)国保持精神传承的重要纽带;以教育部的名义与国外政府对接协调,在非洲等与我国友好的国家先行先试建立海外中国学校,直接参与建设、管理和输出国内优质教育资源,切实解决当地华人华侨的教育需求;进一步发挥校友会、同乡会、业界联合会等非官方身份的侨团组织在交流行业信息、促进海外同胞团结中的重要作用,着重依托民间组织发挥爱国主义感召力。

  今年是统一战线政策提出100周年。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推动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高质量发展。让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本文荣获民建中央2022年重点理论研究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2022年度北京市民主党派统战理论与调查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撰写:张树华 李旭)

2023-08-31


 
通讯地址:西宁市五四西路1号 民建青海省委 邮编:810008 传真:6306846 电子邮箱:qhmj_xcb@126.com
Copyright 2007-2010 民建青海省委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 050006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