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省大力推动更多要素资源向乡村集聚,盘活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态资源,发掘休闲、文旅、康养等多重生态价值,推动乡村旅游持续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我省获认定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累计达37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9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乡镇7个,全省五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12 家,四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435家。
乡村旅游地面临基础设施欠完善、本地居民参与方式单一、缺乏特色产业、旅游产品亟须升级,提供专项服务的人员不足等问题,给消费黏性、企业盈利、农民增收的可持续性带来压力。
为此,建议:
一是完善科学布局,优化乡村旅游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关于我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和总体规划,做好与乡村振兴、城乡建设、生态保护、土地利用、环境整治等规划的有机衔接,形成完整配套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体系。财政、发改、文旅等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加强对乡村旅游的资金保障,统筹安排促进乡村旅游经费预算,支持做好物资保障,强化资金使用监管。加强项目支持,对来青投资建设的个人、企业、社会团体在要素保障、规划编制、人才技术方面予以支持,吸引更多技术、资金参与到我省乡村旅游发展中,助力共同富裕。
二是突出特色优势,强化乡村旅游产品高质量供给。实施产业融合战略,推动乡村旅游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从工业、农牧业、生态、传统村落、田园、历史、民俗、景观、体育、健康、养老、科技和教育等资源出发,不断丰富乡村旅游内涵,延长产业链、优化价值链,全面提升旅游综合效益,构建立体化的全域旅游产品产业网络体系。注重产品品牌的生产和培育,发挥品牌的龙头作用,保持乡村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乡村生态产品向绿色、低碳、循环方向发展。积极探索乡村旅游业新发展方式,完善乡村旅游产品创新与数字化营销推广模式创新,推出虚拟结合实地游览方式,游览线路,打造多样化、特色化、高品质的乡村旅游产品和线路,提升个性化配套服务质量。
三是加快要素保障,打牢乡村旅游产业化基础。加强乡村旅游接待设施建设,协调相关部门,解决乡村旅游地停车场、厕所等问题,支持相关村庄道路建设,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乡镇村社引导重点村民开展旅游民宿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加强重点镇村的数字化建设,研发文旅微信小程序、5G、VR等现代技术,将乡村旅游的特色民宿、重点景区、优质农副产品纳入其中,开展数字化、沉浸式、互动性文化旅游项目,增加乡村旅游体验的科技感。加强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乡村旅游发展人才引进和外出培训计划,鼓励和支持退休干部和能人回乡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积极开展“农民旅游导游”“牧民旅游讲解员”“乡村旅游接待服务员”等相关从业资格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增强服务的规范性。
四是加强宣传推介,提升乡村旅游知名度。通过组织丰富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重点民俗节庆活动,推出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特色项目,激发乡村旅游发展活力。借助各类会议、电视广播、自媒体等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宣传乡村旅游,扩大乡村旅游品牌国内外影响力。推进乡村旅游与农村电商融合发展,依托电商渠道集合不同地区的乡村旅游资源,实现目的地资源与市场的精准对接,大力打造与推广特色农畜产品品牌和乡土文化品牌,引入直播带货、小程序推介等运作模式,提升乡土产品的附加值和知名度,进一步拓展我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的销售渠道,带动农牧业、服务业等产业的快速发展。
五是拓宽增收渠道,激发乡村旅游市场主体积极性。切实发挥乡村旅游三产融合带动作用,着力研究产业联农带农有效激励机制,鼓励农牧民利用资金、技术、土地、草场、林地、房屋以及农村集体资产等入股乡村旅游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持续推广村集体+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等乡村旅游组织形式,通过建立旅游股份合作型、劳动就业型、委托经营型等多种稳定农牧民就业的方式完善利益联结共享机制,创新推广产业收益分配形式,增强农牧民参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能力,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带动农牧民全面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