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青海省的重大任务和历史使命,为青海文化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是青海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青海省“十四五规划”对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优势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进行了部署。我省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必须坚持国际视野,突出标准建设,高质量推动我省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
第一,科学规划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开展生态旅游资源普查,对全省生态旅游相关的自然景观、文献资料、文化资料、遗址资源进行分类统筹,对相关的文物、民俗、艺术、非遗、古村落等文化资源进行统筹,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开展统计、评估、定级工作,彻底厘清全省生态旅游资源底数,建立生态旅游资源库。科学编制“青海省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总体规划”,制定与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总体规划相衔接的景区规划、水资源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各种专项规划。以规划为引领,科学指导创建工作,实现生态旅游资源一体化开发、旅游产品系列化、生产生活生态多重受益,形成满足市场需求、彰显地域特色、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青海生态文化符号,把生态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第二,制定国际旅游目的地创建标准。建立自然生态环保标准,以自然为主题、回归自然为目标,注重“自然”和“原始”,在打造和建设过程中,坚持设施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建立景区生态旅游承载力标准,旅游、生态、国家公园管理局等部门联合对生态旅游景区的生态承载能力进行科学评估,划定旅游区域范围、设定旅游项目、确定游客数量、明确游客行为要求。规范景区农牧民参与标准,设计合理的文化旅游产品,加入民族和民俗元素,鼓励在景区居住的当地农牧民参与生态旅游发展的全过程,使农牧民从中获益。
第三,构建国际旅游目的地支撑体系。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多元化供给机制,从交通、餐饮、住宿、信息化服务和城市文明素养等多方面构建完善优质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同时注重完善解说系统、指示系统和废物收集系统等软环境的完善。建立旅游营销推广体系,加强对国际旅游市场的细化分析,分层分类制定营销策略、确定宣传推介方案,每年选定若干境外市场进行重点营销。积极适应新媒体时代营销特征,加大“大美青海”形象宣传和广告投放力度。完善旅游人才培育体系,省内高校努力做好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工作,建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训基地,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借鉴先进的人才培养经验,为青海旅游从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交流机会,扩大本土员工的国际化旅游视野和服务能力,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和激励机制,吸引国内外的专业复合型人才来青从事旅游行业。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依托重要生态功能地位和青海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重要经验,在国家公园特许经营方面先行先试,制定青海国家公园特许经营实施方案,推动国家公园特许经营实施落地。
第四,建立生态旅游质量提升机制。推动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加快生态旅游与农业、教育、科技、体育、健康、养老、文化创意、文物保护等领域深度融合,培育生态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推动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的国际化。建设高端品牌酒店和综合性会展设施,构建游客支付便利体系,增加外币兑换点,推进市区兑换便利化。导入国际涉旅标准,加强旅游行业新标研制,鼓励景区景点、酒店和涉旅企业按照国际惯例制定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重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完善涵盖游览、餐饮、住宿、运输等环节的旅游行业协会体系,充分发挥协调政府与旅游企业的关系,健全同政府的沟通机制。引导行业协会民间渠道优化自我服务,用协会自身力量净化旅游市场,以优质旅游服务树立青海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良好形象。